今天给各位分享塑胶模具设计隐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塑胶模具设计视频教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注塑模具的设计—DFM要点
1、DFM实施的要点包括设计师层面的知识积累和团队协作。设计师需要掌握跨产品生命周期的综合知识,并在设计中应用这些知识,尽量做到一次把事情做对。同时,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制造、生产、测试等职能团队应提前介入设计流程,共同确保设计的DFM特性。
2、注塑模具设计的DFM要点主要围绕着塑胶件的制造流程优化,确保高效、安全的生产。在设计过程中,重点在于模具结构、浇口设计及顶出机构的优化。模具设计方案需根据注塑模具设计阶段确认,主要涉及7种典型结构,包括单分型面、双分型面、带有活动嵌件、横向分型抽芯、自动卸螺纹、多层及热流道注塑模具。
3、为避免尖角,设计时应尽量加上圆角,防止阻碍塑胶熔料流动,减少外观缺陷及应力集中。在避免尖角时,需区分零件外部和内部情况,分型面处的圆角设计需权衡模具成本与外观影响。此外,应避免在流动方向上产生尖角,以及在壁连接处产生尖角,以免影响零件强度和外观。
4、表面要求:确认外观表面处理要求、选用工艺(如抛光、电火花、蚀刻、喷砂、镀膜等),确保Ra值符合客户需求。 拔模斜度:根据材料与表面纹理确定斜度要求,遵循VDI通用规范。 分型线与分型面:确定模具腔体与模芯的分型线,确保不影响外观且利于脱模。
5、**驻留时间**:通过公式计算反应注射成型过程中的充模时间。 **模流分析**:使用模拟软件进行注塑仿真,预估参数设置以避免不良与变形。遵循以上20条要点,将有助于确保注塑模具的DFM制作流程高效、准确,为后续的模具加工与制造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
6、注塑DFM报告是面向注塑模具制造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文档,其主要目标是确保产品设计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从而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质量和最低成本完成模具的制作。以下是一个注塑DFM报告的实例,详细阐述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首先,注塑DFM报告的开篇部分通常会包含产品和模具的基本信息。
塑胶模具设计的常见问题解答「」
1、④ 模具表面应光洁,粗糙度低(最好低0.8)⑤ 排气孔,槽必须足够,以及时排出空气和熔体中的气体。
2、塑料件——注塑、吹塑(塑料瓶),挤塑(管件) 模具其他分类: 合金模具 钣金模具 塑料模具 冲压模具 铸造模具 挤出模具 压铸模具 其他模具)我以前是做注塑模的,种类太多,也不好说哪种更有前途吧,只要你有一样精通,就可以吃香了。
3、「浇口」(Gate)对於成形性及内部应力有较大的影响,通常依据成形品的形状来决定适当形式,可分为「限制浇口」与「非限制浇口」两大类。前者是在浇道与模穴的进入口做成狭小部分,加工容易,易从浇道切断成形品,可减少残留应力,多个成形品一次成形之多数型穴之浇口容易均衡,模穴内塑料不易逆流,一般都采用此种形式。
4、①、模具间隙过大或不均匀,重新调整模具间隙。 ②、模具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应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热处理方式合理。 ③、冲压磨损,研磨冲头或镶件。 ④、凸模进入凹模太深,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塑胶模具试模要经过哪些阶段?
1、试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T0,T..TN,V0。 阶段T0:模具厂商自检确认。目的:发现所有模具自身及设计问题。达成要求:必须经PT和QC同意方可进行试模;原则上T0要能有正常程序的产品以供确认;进行重要关键尺寸测定(以需求/产品状况进行)。 阶段T..TN(经PT和QC确认同意方可进入):客户确认。
2、进入阶段T1后,试模的重点转向注塑产品的首次实际生产。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是否满足产品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试模,可以进一步优化模具的设计和加工工艺。在阶段T2中,试模的重点转向模具细节和功能的检查,包括进胶点、冷却系统、镶件、顶针等。
3、T0阶段是模具厂商的自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并解决所有模具的自身问题及设计缺陷。只有经过生产测试(PT)和质量控制(QC)的共同确认后,才能进入试模阶段。此阶段还必须确保能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样品,同时进行关键尺寸的测量,以确保精度。
4、制造部门根据设计图纸和BOM进行模具制造。完成各零件的加工和制造后,进行组立和调试。试模与评估:使用模具进行试模,验证模具的成型效果和产品质量。根据试模结果,对模具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结案与交付:模具经过评估和调整后,满足生产要求,进行结案。将模具交付给客户或投入生产使用。
塑胶模具从1mm到10mm的顶针与顶针孔配合间隙
在塑胶模具中,顶针与顶针孔之间的配合间隙是一项关键因素。一般而言,这一配合间隙需要控制在0.5mm左右,尤其是在模具的避空双边部分。在母模板处,顶出孔与顶针面板之间的配合间隙通常设定为0.05mm,以确保两者的良好配合。然而,这一配合的精度和配合度并非十分高,需要通过精密的工艺进行调整。
一般是说避空双边0.5左右,在母模板的处会有配合间隙0.05mm左右的顶出孔,两者的间隙顶针面板的精度与配合不是很高。塑胶模具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
要求0.05~0.15mm配合间隙。m顶针、司筒/针、推方杆压台与沉头孔要有0.05~0.15mm的配合间隙。顶针是塑胶模具配件,用于塑胶模具中。顶针亦可叫推杆、镶针、中针、托针等,有时候车床用的顶尖也被叫做顶针。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设计模具时首先应该考虑零件的加工工艺,尽量避免使用放电与线割,而要尽量考虑使用铣床和磨床的方式,因为从加工成本、加工精度与加工时间来说,前者都比不上后者,虽然慢走丝线切割的精度不错。4 设计时应该避免形状简单,但又需大面积的平面放电,既费时,精度又难保证,而且加重钳工的钳配工作量。
2、确定开模方向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应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并减少拼缝线,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确定开模方向后,可以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产品的外观和性能。 脱模斜度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以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3、壁厚设计:壁厚过大增加成本,过小成型困难,设计时确保壁厚均匀,避免锐角,沿流动方向逐渐减薄。 脱模斜度 1 脱模斜度选择:0.2°至数度,0.5°至1°间较为理想,具体考虑模具、壁厚、塑料因素。 加强筋 1 加强筋设计:增加强度和刚度,不增加壁厚。
关于塑胶模具设计隐藏和塑胶模具设计视频教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